■ 關於「廢除僑委會」
(2003 TAA-Chicago Newsletter的投書)
大家好!
我是在 U of Chicago 的博士後研究員潘潤生。
看到 Gene 寄出的「廢除僑務委員會」的附件,我感到有點悲傷:海外臺灣人為什麼到現在還在用「古老的方式」打「現在的戰爭」?
「僑務委員會」固然是 KMT 時代的產物,但是,一個機構可以有「階段性」的角色。以前台獨人士是根本不可能去接近這個組織,但是現在情況不同,我們有機會可以透過「參與」的方式去接收這個組織的龐大資源。
但是,海外臺灣人到現在還沒看清楚這個大好的機會,還在用以前的觀念在體制外打游擊戰。
試想:「僑務委員會」是那樣一個大餅,那些分享到權益的人,有可能自斷飯碗嗎?我們在公司工作、上班,如果有人說要投票決定是不是要把你 fire 掉,你有可能去投票贊成他嗎?
再來:看看阿扁的對待統派的軟弱做為,你們難道還真的相信他會在任內把「僑務委員會」砍掉嗎?在我看來簡直是痴人說夢。
在這樣「主觀、客觀條件都不可能」的情況下,我們還在心理上極端地排斥這個組織,唯一的下場,就是「放棄我們的參與權,讓這個組織繼續往統派偏過去」。我們有機會去接收它而不去接收它,反而把時間精神浪費在「不可能達成」的任務上。這樣下去,難道我們自己不必為「僑委會在繼續收買統派人心」負責嗎?
事實很明顯:我們不去接收它,它只好繼續聘用那些統派,不但讓這個組織的「統派色彩」更嚴重更難廢除,還讓他們有機會繼續利用「僑委會」的資源去收買人心。
你們的目標是在「廢除僑務委員會」,但是你們的做法,卻是「讓它有機會更向統派團結」「有機會繼續收買人心」,造成「敵長我消」的下場。這種「實際做法與目標剛好相反」的行為,難道不是很荒謬嗎?
我們應該做的,是鼓勵、支持更多的海外臺灣人加入僑委會,讓僑委會裡面有更多「支持台獨」的聲音,這樣不但可以利用僑委會的資源在海外推廣我們的理念,還可以更進一步把它改名為「台僑委員會」。這樣的「接收」方式,遠比「廢除」還要輕鬆、容易得多。
唉!這個話題,我以前在 email list 上跟幾位台獨的前輩(如 Sebo 等)有過很熱烈的「辯論」,到最後真的是講到無力了。海外台獨人士如果不能跟著時代的演變調整步伐,不知道「改變手段」、「利用機會」走「最近的路」,那大概只有當「永遠的游擊隊」的份。
最後,我想跟各位說聲抱歉,因為有些用詞口氣可能過於強烈,這是因為憂心,希望不會被當成是一種冒犯。